蜗螺

蜗螺图片
蜗螺
分类:第四十六卷介之二 | 收藏:0 | 评论:0
更新:2023-06-28 05:42:23 | 人气:0

加入书架 打赏作者

内容简介

       (《别录》)【释名】螺蛳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师,众多也。其形似蜗牛,其类众多,故有二名。烂壳名鬼眼睛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:蜗螺生江夏溪水中。小于田螺,上有棱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处处湖溪有之,江夏、汉沔尤多。大如指头,而壳浓于田螺,惟食泥水。春月,人采置锅中蒸之,其肉自出,酒烹糟煮食之。清明后其中有虫,不堪用矣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藏器曰:此物难死,误泥入壁中,数年犹活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肉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气味】甘,寒,无毒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烛馆,明目下水(《别录》)。止渴(藏器)。醒酒解热,利大小便,消黄胆水肿,治反胃痢疾,脱肛痔漏(时珍。又曰:烛馆二字疑讹误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附方】新六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黄胆酒疸:小螺蛳养去泥土,日日煮食饮汁,有效。(《永类》)黄胆吐血:病后身面俱黄,吐血成盆,诸药不效。用螺十个,水漂去泥,捣烂露一夜,五更取清服。二五淋白浊:螺蛳一碗,连壳炒热,入白酒三碗,煮至一碗,挑肉食之。以此酒下,数次即效。(《扶寿精方》)小儿脱肛:螺蛳二三升,铺在桶内坐之,少顷即愈。(《简便》)痘疹目翳:水煮螺蛳,常食佳。(《济急仙方》)白游风肿:螺蛳肉,入盐少许,捣泥贴之,神效。(叶氏《摘玄方》)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烂壳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泥中及墙壁上年久者良。火 过用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气味】同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痰饮积及胃脘痛(震亨)。反胃膈气,痰嗽鼻渊,脱肛痔疾,疮疖下疳,汤火伤【发明】时珍曰:螺乃蚌蛤之属,其壳大抵与蚌粉、蛤粉、蚶、蚬之类同功。合而观之,自可神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附方】新十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卒得咳嗽:屋上白螺(或白蚬)壳,捣为末。酒服方寸匕。(《肘后方》)湿痰心痛:白螺蛳壳洗净,烧存性,研末。酒服方寸匕,立止。(《正传》)膈气疼痛:白玉散:用壁上陈白螺蛳烧研。每服一钱,酒下小儿软疖:用鬼眼睛(即墙上白螺蛳壳)烧灰,入倒挂尘等分,油调涂之。(《寿域》)阴头生疮:用溪港年久螺蛳烧灰,敷之。(《奇效》)汤火伤疮:用多年干白螺蛳壳 研,油调敷。(《澹寮》)杨梅疮烂:古墙上螺蛳壳、辰砂等分,片脑少许,为末,搽之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小儿哮疾:向南墙上年久螺蛳为末,日晡时以水调成,日落时举手合掌皈依,吞之即效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叶氏《摘玄方》)瘰 已破:土墙上白螺蛳壳为末,日日敷之。(谈野翁方)痘疮不收:墙上白螺蛳壳,洗净 研,掺之。(《医方摘要》)

相关内容
《蜗螺》由作者于 2023-06-28 创建并上传,古汉语-故事刊提供网络空间。如发现该作品上传人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